小天管理 发表于 2024年7月9日 发表于 2024年7月9日 提起瀑布模型,人们往往有这样的印象:它是刻板、僵化的“老古董”。但真的是这样吗? 这种刻板印象可能来源于教科书。然而,编写教科书的人未必真正了解瀑布模型。 作为最早成型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之一,瀑布模型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时间维度来降低软件开发的复杂性。它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需求分析、产品设计、编码实现、上线和维护等阶段,并要求每个阶段都产出成果供下一阶段使用。 当然,根据实际情况,这些阶段可以适当精简,但至少应包含两个阶段:分析和编码。 简而言之,不同类型的工作由不同的团队在不同的时间完成,从而减轻个人的心智负担。 瀑布模型的核心要点有两条: 不要在一个步骤完成之前进入下一个步骤,否则会导致在不同类型工作间反复切换,增加心智负担,失去分工的价值。 如果在下一步发现上一步的问题,应该遵循变更流程,而不是轻易打断已经进行的步骤。例如,如果开发阶段发现需求问题,应尽可能将其推迟到下一个迭代周期。原因同上。 许多团队对变更请求来者不拒,不懂谈判,不敢拒绝,结果导致交付延期和问题堆积。这样的团队甚至没有正确执行瀑布模型。 软件开发周期模型后来出现的迭代开发、增量开发和敏捷开发,都是以瀑布模型为基础的。每一个迭代或增量都是一个小瀑布,都需要完成需求分析、产品设计、编码、测试和发布流程,至少包含分析和开发两个步骤的小瀑布。新的生命周期模型并没有否定瀑布模型,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发展。 既然新的模型没有否定瀑布模型,你为什么否定它?
已推荐帖子